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首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党史研究
  • 党史著作
  • 党史人物
  • 党史大事记
  • 党史遗址
  • 党史期刊
  • 党史影像
  •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赢牟春秋文章目录


    《中共莱芜地方史 第一卷》第十五章 发展生产 支援前线为解放全中国贡献力量
    发布日期:2016-11-07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字号:[ ] ?

    ?一、积极行动? 开展生产自救

    ?

    1947年秋至1948年秋,鲁中解放区出现严重灾荒。出现灾荒的主要原因:一是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还乡团”的疯狂报复,造成大量土地无力耕种而荒芜。据鲁中区15个县不完全统计,仅1947年被国民党军和“还乡团”抓捕及杀害者就达14万人,损失牲口1.39万头、猪和羊7万多头(据《大众日报》1948年2月27日报道)。二是1947年夏、秋两季,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致使洪水泛滥;局部地区遭受旱灾和蝗虫灾害。有些村庄树叶、野菜、草种、柿子花、松柏籽、槐芽等全部被吃光,许多地方的灾民扶老携幼四处乞讨。1948年1月至2月,华东局连续三次召开会议,专门讨论研究生产救灾问题,决定把春耕生产和救济灾民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要求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生产救灾的工作方针,积极带领群众开展生产救灾运动,同时提出“不荒掉一亩地,不饿死一口人”的救灾口号。随后,华东局发出《关于春耕生产和救灾工作的指示》,指出:“春耕生产和救灾工作是当前的紧急和中心任务,除作战外,一切其他工作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工作。”

    为帮助群众渡过严重的春荒,避免夏荒、秋荒、冬荒的连续发生,2月下旬,莱芜县委全面传达贯彻了华东局的指示,在统一部署生产救灾工作的同时,确定了以口镇、颜庄、辛庄3个区为重点,以辛庄为试点的方针。3月6日,县委生产救灾工作团到达辛庄,提出了“粮食、种子互助,借补,工具歇人不歇马”的要求,帮助辛庄、铁车、徐家店子周围21个村,开始了生产救灾工作。

    3月13日,莱芜彻底解放。这时,莱芜的春荒更加严重,仅新收复的汶南、矿山、圣井、颜庄、杨庄、汶阳6个区,就荒地2040亩,少衣缺食者2923户、21,889人,其中在外要饭者占3%。为解决新收复区群众的饥困,县委在继续搞好辛庄试点的同时,又派工作团深入矿山区的花园一带,开展了反倒算、反贪污,发展农副生产的工作,同时向灾民发放了贷款和救济粮。

    当时,各村都有部分土地和斗争果实未分配。将斗争果实迅速分配下去,成了不荒掉一亩地,不饿死一个人的重要一环。为创造经验,推动面上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老区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与整顿工作的指示》,3月25日,地委、县委工作团进驻王大下点(共7个自然村),迅速处理了土地悬案。王大下点的主要做法是:已分配的土地,由政府重新宣布亩数和户主;未分配的土地,由群众自报公议,协商分配;由外村调入本村的土地和公田、学田,由群众分组包种,暂不分配。在工作团的帮助下,王大下村采用自报公议的方法,3天之内就分配了无人耕种的76亩土地,退回了强迫中农献出的8亩地,调换了地主的17亩好地。王大下村的试点,创造了“值得参考的经验”,他们的做法很快在泰山区进行了推广,促进了地权的确定。

    4月上旬,莱芜的土地悬案基本解决。但由于春田占63%,劳力不足,牲口、农具、种子奇缺,春耕春种任务仍十分艰巨。据4月5日统计,谷雨前能下种的只有33%。其中,春种最好的雪野区占64%,一般的常庄区占44%,最差的圣井区占19%。不荒掉一亩土地的要求,在落后区、村很难实现。

    为充分发挥群众的种田积极性,保证不荒掉一亩土地,县委在确定地权、扶助生产的基础上,对无力耕种的土地提出了9条规定和要求,主要内容是:对军工烈属无劳力耕种的土地,由换工组包种,生活特别困难的,经中贫大会同意,代耕者顶出夫工;孤寡、残疾人的土地,由生救会找人代耕,工价由生救会与双方共同商定;对地主、劣绅、还乡团的土地,全家逃亡者,由生救会找中、贫农耕种,谁种谁收,逃亡者回来后,土地交还,以工算价,工价由种方与农会商定,原则上种方最少分产物一半;贫雇农的部分荒地、茅草地,免交一年公粮;地界未搞清者,由原分地组织负责,立即查清,埋石界等。这些措施和要求,促进了春耕春种工作,达到了不荒掉一亩地的要求。

    在突击春耕春种的同时,加强了麦田管理和副业生产。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麦季的较好收成。麦收后,大部分群众的吃粮问题得到了解决。

    为再接再厉解决所有群众的口粮问题,夺取秋季丰收,县委反复宣传党组织“劳动发家、生产致富”的政策,进一步强调精耕细作,提出了“多上一车粪、多锄一遍地、多打一成粮”的要求。党的“劳动发家、生产致富”政策,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形成了争相购买农具、购买牲口、大量施肥、兴修水利和精耕细作的热潮。

    就在群众满怀信心夺取秋季丰收的时候,全县12个区出现了粘虫,受害面积3.4万余亩,并呈迅速蔓延之势。为纠正非灾区群众的松懈麻痹思想,动员一切力量,迅速控制并消灭虫灾,8月22日,县委发出了消灭虫灾的紧急指示。县委委员及县政府科局长全部分赴各区,发动组织群众灭灾。经过3天的努力,控制了虫灾的蔓延,保证了庄稼的正常生长,赢得了秋季的较好收成。秋收后,全县基本解决了群众的口粮问题。

    群众口粮解决后,县委大力提倡和扶持发展副业生产,逐步形成了以寨里、口镇和矿山区东部为主的纺织业,以长埠岭一带为主的编席和造纸业,以大槐树、李条庄为主的淘金、养蚕业,以平原为主的种植业,以山区为主的打柴、刨野药、开石料等各业。部分区、村出现了“家家纺线、村村织布”,“人不歇手、马不停蹄”的繁荣景象。

    经过积极努力,全县的生产救灾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不仅基本解决了广大群众的生活问题,而且为支援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奠定了物质基础。

    ?

    二、不遗余力? 支援重大战役

    ?

    莱芜战役后,中共莱芜县委和县民主政府领导全县人民,以“人不解甲、马不卸鞍”的精神,组织民工队支援兖州、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为夺取全国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支援兖州战役

    ?

    1948年下半年,根据国民党军以11万重兵固守济南,以徐州剿总17万人的机动兵力置于商丘、新安镇、蚌埠等地待命北援的形势,华东野战军制定了“攻济打援”的具体作战计划。经过40多天清扫外围、围城打援、攻城、阻援打援的激烈战斗,先后收复泰安、曲阜、章丘、新泰、宁阳、邹县、滕县、泗水、济宁、汶上、肥城等11座县城,并于7月13日攻克津浦路中断战略要地——兖州,全歼兖州守敌第十绥区司令部、整十二军军部兼整十二师师部等2.8万余人,生俘整十二军中将军长兼十二师师长霍守义等将级军官8名。

    华东野战军在对守备兖州的国民党军发起进攻前后,司令员陈毅曾在杨庄镇杨庄村住了余月。当战役打到最艰苦的时候,陈毅脸色阴沉,连饭都吃不下。当听到第七次冲锋攻下兖州城的消息后,他的脸上才露出了笑容。后来有俗语云,“铁打的兖州,纸糊的济南”,说明兖州战役打得相当艰难。

    在攻打兖州时,围攻兖州的东线兵团遇到了粮弹短缺的困难,上级急令各地迅速运送粮弹到前线。7月7日,莱芜县接受了向兖州前线运送弹药500吨、加工粮30万斤、原粮20万斤的紧急任务。当时,弹药运输最为紧急。上级要求8日到辛庄装货,夜行昼宿,赶运曲阜。为保证准时起运,县委决定由汶南、鲁西、颜庄、汶阳、圣井、矿山6个区负责,各区派一名区委委员带队。8日下午,500辆小车先后到达辛庄兵站,当晚装车出发。

    运粮任务也很艰巨,为保证15日前全部运到泰宁的者沟村(楼德南60里),县委根据存粮数目,分配给各区运粮任务。各区接到任务后,立即抽调干部、民工组建运粮队。有的区加工粮不够,就向群众预借。经过10余天的努力,按时完成了55万斤的运粮任务。

    除完成运送粮食、弹药任务外,莱芜县还出担架200副、小挑130副。颜庄区共出54副担架,其中有50副自始至终坚持火线抢救,平均每人抢运伤员3趟。农历六月六日晚,二团二营奉命攻占北关,在火车站偷炸火车头时,两名同志不幸牺牲。莱芜县6名民工立即爬过半人深的泥沟,将两名烈士抢下火线,受到了部队的表扬。战役结束后,部队奖给颜庄担架队衣服14件、鞋子6双、肥皂2条、美式步枪2支、奖旗一面,受表扬者达180人。

    兖州战役结束后,东线兵团直属、九队、鲁中兵团、教导团等进驻泰山区休整,大部驻在泰莱边一带。这些部队每天约需面粉9万斤,粗粮4万斤,马料柴草3万斤。当时,阴雨连绵,调剂困难,除从章丘调入加工面30万斤、淄川100万斤外,全部由莱芜、泰安负责供应,莱芜人民又义无反顾地承担并圆满完成了供给部队的任务。

    ?

    支援济南战役

    ?

    1948年9月16日晚,谭震林、许世友、王建安等指挥由华东野战军7个纵队组成的攻城兵团,对济南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19日,即控制了城外围地区。当日,在华野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整编第九十六军军长兼八十四师师长吴化文率部起义,为迅速解放济南提供了有利条件。22日,华野部队占领商埠区,23日占领外城,24日下午歼灭内城守敌。城外马鞍山、四里山之敌投诚,千佛山残敌被歼灭。至此,济南这个有现代化工事、有重兵防守的城市完全被解放。此役全歼国民党第二绥靖区所属部队10.4万人,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被俘。济南战役的胜利,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济南战役期间,山东解放区出动民工50多万人(其中随军民工6.7万余人),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早在8月中旬,正当莱芜人民全力支援境内休整部队的时候,华东局便召开地委书记会议,下达了《济南战役总动员令》,要求各级党政部门做好进行济南战役的准备工作。接到指示后,县委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根据上级要求,做好了四个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一,为保证攻济部队的供给,与泰山地委共同检查指导了圣井、鲁西、杨庄区的支前工作,解决了驻地部队的柴草马料不足及面食牙碜等问题。第二,为保证部队民工顺利通过,在泰莱、章莱、博莱、新莱公路沿线成立了护路养路小组;在口镇、雪野、仪封、水北、香山、圣井、杨庄、鲁西区分别准备了5万至10万斤加工粮;在公路沿线重要村镇,采用自筹粮柴、公家辅助的办法,建立了13个饭店、6处水店。第三,为保证支前和境内后勤部队的供给,全县征集粮食655万余斤、盐13万斤、油7万斤,加工米面300万余斤、马料15万余斤,并做好了在苗山、常庄接收3万、汶阳接收1.2万俘虏和工作人员的准备工作。第四,为提高常备民工的巩固率,整顿了自卫团,处分了支援兖州战役的逃亡民工。颜庄区将支前民工全部集合到区,让支援兖州战役的16名逃亡者逐个反省,制定立功计划,重返前线。这种做法对营造以支前光荣、以逃亡为耻的氛围,制约尖头懒汉,提高民夫的积极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9月1日,莱芜接到了抽调担架团、小车队、小挑队的任务。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很快组成了303副担架、1668人的担架团,476辆小车、1060人的小车队和413副小挑、532人的小挑队。为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巩固率,支前民夫全部按连队编制。连队建立了党的临时支部,分队建立了党小组。9月上旬,莱芜县担架团、小车队、小挑队和10个民兵连先后奔赴前线,开始了支援十三纵、鲁中纵队、鲁中兵团的工作。各水站、饭店也展开工作,保证了路经莱芜部队、民夫的供给。

    9月25日,鲁中南支前委员会发出《关于目前工作的指示》,要求各级依照区党委指示,地委设支前司令部,县设支前指挥部,区设支前站,村设生产支前委员会。通过贯彻这一指示,为支前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组织保证。济南战役打响后,由于进展很快,又加飞机扫射、轰炸,莱芜县民夫吃不饱、睡不好,极端疲劳,出现了失掉联系、不能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接受任务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民夫借故回家,出现了逃亡现象。县委得知这一情况后,根据天气渐寒、经常露营等情况,送去了棉衣、鞋子等,并发动逃亡人员重新归队,从而稳定了前线民夫情绪,使民夫巩固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杨庄、鲁西、辛庄3区组成的担架一营,自始至终无一人逃亡,涌现出积极分子299人,占总数的18%;战地培养入党对象87人,吸收入党12人。战后,担架团进行了认真总结,共评出一等功360人、二等功326人、三等功275人,犯错误者14人,做到了有功者奖,有过者罚。

    济南战役期间,莱芜除随军支前民夫、民兵外,还出临时担架574副、小挑2027副、小车3694辆、驴203头,向历城、泰安送粮90余万斤,碾米、磨面80余万斤,接受渤海区运入粮食千余万斤,同时查获了化装逃入莱芜境内的敌参谋处副官胡邦君等人。在支援济南战役中,莱芜县18至45岁的青壮年54,032人,平均每人出工12个。

    ?

    支援淮海战役

    ?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华东和中原人民解放军协同进行了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到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进行的。整个战役历时65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经过这次战役,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使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首都南京处在了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至此,山东全境除青岛市与长山列岛外,已全部解放。

    淮海战役之前,莱芜县委先后接到了抽调1000副小挑、筹集2.5万条枕木、修通境内所有公路干线的三项任务。为保证支前任务的按时完成,县委组织进行了时事教育、阶级教育和对比教育。在时事教育中,大讲了过去在家门上打,今天到国统区去打;过去是敌人向我们进攻,今天是我们打到国统区去的大好形势,使群众明白了全国解放已为期不远,应在最后的胜利中支前立功。在阶级教育中,大讲了历次“拉锯”的惨痛教训和翻身得解放的安定生活,使群众明白了出夫既是为了解放同胞,又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道理。在对比教育中,大讲了战士长年累月拼命流血,自己只是流汗下力,让群众树立了支前半年不算长的思想。

    在普遍教育、发动的基础上,县委还根据三项任务的不同特点,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一是针对随军南下支前时间长,路途远,生活艰苦的实际,为保证支前、生产两不误,县委从总结支援济南战役入手,进一步强调了以自卫团为单位组织出夫,以班为单位照顾生产的方针。二是检查落实了立功受奖、逃亡者重返前线的规定。三是提出常备夫要成分纯洁、忠实可靠,伪公人员、地主、还乡团成分的不能出常备夫。四是规定出工6个月的民夫,可提拔为村干的占30%,可提拔为区干的占10%;出工3个月的民夫,可提拔为村干的占10%。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增强了大家出长夫的光荣感,保证了各批常备民夫的质量和数量,胜利完成了出小挑1000副、1500人,担架500副、2500人,小车1800辆、2200人,临时担架400副、临时小车1000辆,随军服务2至3个月的任务。

    根据上级要求,莱芜在两个月内筹集2.5万条枕木、400余电线杆,并运到泰安、明水、博山等地。为保证完成任务,县委反复说明了征购枕木、修筑铁路的重要意义与支援淮海战役的密切关系,并采取了广泛宣传、专人负责,分散登记、统一定价,包杀树木、包运木材的办法。12月中旬,全县超额1416条枕木顺利完成了征购任务。但由于大批青壮年随军支前,民力不足,运送枕木困难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泰山地委从章丘调剂民力一部帮助调运。兄弟县的帮助促进了运输工作,全县男女老幼齐上阵,终于在12月25日完成了枕木的运输任务。

    修桥养路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济南战役前,莱芜县就建立了护路养路小组。但是,莱芜境内的主要公路桥涵众多,大雨过后,桥涵被冲,行走困难。特别是张兖公路莱芜段,大部穿过山区,沿线多经过沙河与陡岭断壁,雨季泥泞,雪天路滑,见马大桥、汶河大桥更是难行。为保证弹药、物资运达前线,上级要求莱芜修好路面,并与泰山专属联合组成“张兖公路莱芜段建桥委员会”,年内建好见马大桥、汶河大桥。1948年11月,莱芜县组织小车120辆、木工100名、泥工30名、石匠150名、小工900名,与泰安、章丘、历城等县的广大民工开始了桥涵的修建工作。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胜利完成了见马、汶河等74座桥涵的修建任务。与此同时,莱芜县各护路小组也修整了路面,填平了路坑,保证了张兖公路的畅通无阻。淮海战役期间,莱芜除完成上述任务外,还向泰安车站运粮656万斤,动员归队1500人,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

    三、胸怀全局? 莱芜干部大批外调

    ?

    配备县区机构? 整套南下浙江

    ?

    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之时,抽调干部支援、开辟新区工作成为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要准备5.3万名干部支援新区。其中,要求华东地区抽调1.5万人,于1949年3月集中待命出发。12月25日,华东局做出《关于执行中央准备5.3万干部决议的指示》,指出,因目前华中的干部特别缺乏,1.5万名南下干部的任务全部由山东来承担。华东局分配给鲁中南区外调干部的任务是:组成1套区党委班子、10套地委班子、50套县委班子、400套分区委班子。每套地委班子配备干部60名,县委配备75人,共3680名干部。所调干部分两期集合,第一期600人,年底出发;第二期3080人,2月底集合。

    鲁中南区党委下达调干南下的指示后,各地、市、特委根据区党委“顾全大局、服从调配、选强留弱”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抽调精干力量准备南下。此时,莱芜整顿党支部的工作已基本结束,776个基层党支部得到了巩固和充实。县、区两级党组织也得到了加强。1.3万余名党员的政治觉悟、组织纪律性有了很大提高。数百名区、村干部到各级党校进行了培训,具备了迅速、大批抽调、选拔干部的基础条件。因此,泰安地委决定:第一期南下干部主要由莱芜和地直机关组成,地委宣传部长金韬任大队长,莱芜县县长亓汉三、县委宣传部部长徐畹珍参加大队部的领导工作。2月底以前,莱芜提拔500名分区以上干部,县、区配备两套班子,做好第二批南下干部的准备工作。

    莱芜县委接到任务后,立即召开县、区干部会议,仅两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70名干部的抽调任务。莱芜所调干部分为7个班,县长亓汉三任中队长,后编为鲁中南南下干部第八大队第二中队(大队为地委级,中队为县委级,班为分区委级)。这批干部1949年元旦到达济南,后到安丘集中训练。训练期间,亓汉三等3名同志奉命到山大、济中进行了一个多月的宣传动员,建立了300余人的“青年学生南下大队”。3月中旬,莱芜县第一期南下干部全部由安丘出发,路经徐州、镇江、上海等几十个重要城镇,于5月11日到达杭州附近。5月3日杭州解放后,莱芜除亓汉三等少数同志留杭州市军管会工作外,大部分被分配到嘉兴地区。

    第一期南调干部出发后,县委开始了提拔分区以上干部和编制两套班子的工作。提拔干部的主要对象是,经过长期考验,敢于领导群众斗争,出身成分好,历史清白的村干部。配备班子的原则是,在不太影响当地工作的情况下,优先加强南下干部队伍。

    1月底,泰山地委决定:泰山区第二期南下干部大队(后编为鲁中南下干部第一大队)由莱芜、泰安、章丘、历城和地直机关组成,莱芜县委书记王醒任大队长(专员兼军分区司令员),李境远接任莱芜县委书记。自此,莱芜加紧了提拔干部和南调干部的编制工作。2月下旬,莱芜提拔干部和配备县、区班子的工作基本完成,共抽调第二期南下干部127人,大部编为第四中队,县委宣传部长周效儒任中队长,张照田任副中队长。其余干部(主要是鲁西、羊里、仪封等区的干部)与历城县合编为第六中队,其中莱芜6个班,历城4个班,莱芜县武装部长英宜之任中队指导员,王裕民任中队长。

    2月25日,第二期南下干部大队全部集结到莱芜寨里(泰山地委驻地),进行了短期的学习和训练。3月,奉命到达临(薛)城,与山东各地南下干部大队会合;4月初到达蚌埠。21日,人民解放军攻占浦口,奉命参加了浦口的接管工作。24日,渡江到达南京,又奉命参加了南京机场和医院的接管工作。5月10日,顺利到达杭州,由浙江省委分配到宁波地区,莱芜干部大部分分配到奉化和定海两县。当时,这些地区刚刚解放,封建势力和土顽还很猖狂。在清剿土匪中,莱芜县干部曹普云、陈荣祥等光荣牺牲。

    两期干部南下,莱芜共出干部近200人,配备了两套半县级班子,数十名同志担任了地、县主要负责人,为落实中央政治局9月会议决定、为全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

    随军支前? 辗转川东

    ?

    淮海战役结束后,莱芜县支援淮海战役的6000余名民夫陆续复员回家,泰山区带队干部大部分留下,继续支援渡江战役。他们在莱芜县委副书记芦云亭等带领下,进行了集中学习训练。3月,到安徽省帮助开展渡江战役的宣传、支前工作;4月22日,随“百万雄狮过大江”;25日,进驻南京;5月初,随军到达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解放区的政策宣传和征粮工作。6月,大部调回南京,准备参加西部服务团。7月2日,西南服务团在南京原国民党行政院大草坪召开成立大会。莱芜县近50名党员干部参加了大会,并被编为川东支队壁山大队綦江中队。

    10月1日,服务团从南京出发,经过千里行军,于10月底到达湖南常德。在常德进行了10余天的休整,研究了进入新区后的工作,配备了县、区委班子,宣布了各县负责人。壁山地区辖7个县,莱芜干部大部分配在綦江和江津两县,分别担任了县、区的主要负责人。从常德到四川,主要靠步行。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经过一个多月的急行军,于12月中旬到达壁山地区。从此,他们在川东开始了工作,为川东的解放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在支援川东地区的同时,莱芜县还根据鲁中南区党委《关于外调川黔干部的决定》精神,抽调20余名区级干部,支援了川、黔、桂等省,为这些地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

    四、加强党的建设迎? 接新中国成立

    ?

    集中进行学习和整顿

    ?

    1948年3月至1949年2月,莱芜县、区干部不断外调,有的三三两两地外调,有的成批外调。所调干部除大西北外,遍布全国各地。莱芜大批干部外调,是全国形势的需要,是莱芜党组织和莱芜人民的光荣。但是,大批干部外调,也给莱芜的工作增加了新的课题。一是大批村干提拔到分区,使本来就不健全的农村支部更加缺员;二是新提拔的干部热情有余,经验不足,违反政策、违反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为加强党的建设,4月10日,县委作出了《关于克服党内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加强纪律性的决议》,要求深入贯彻中央及华东局扩大会议精神,建立正规的工作制度、会议制度、集体办公制度;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切实建立健全党委集体制;党委书记亲自动手向上级写报告,不用秘书代劳,及时检查与纠正一切违反党章的行为;有计划地整理改造农村党的基层组织。

    县委决议下达后,县、区干部利用两个月的时间,集中进行了学习和整顿。第一个月,学习了各级党委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加强纪律性的指示和决议,以实例说明了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表现形式及危害。第二个月,逐人检查批判了山头主义、分散主义、宗派主义和无组织、无纪律的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各地认真学习贯彻了党在1949年3月5日至13日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各地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有的还开展了学习竞赛,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了会议精神,明确了新的工作任务和前进方向。

    经过集中学习和整顿,领导成员明确了既要对部门负责,又应对党委负责,既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又应坚决执行党委决议和指示的规定,从而活跃了党的生活,增强了党委成员之间的团结,改善了上下级关系,建立了半月一次党委会,一月一次书面汇报,重大问题随时研究、请示的制度。

    ?

    公开党的基层组织

    ?

    在全国性的革命胜利即将到来的1949年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公开党组织的指示。中共山东分局遵照中央指示,对公开党组织作出了专门部署,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尽快公开党的基层支部。鲁中南区党委遵照中央指示和山东分局的部署,在7月下旬召开的组织、宣传工作会议上,贯彻了党的公开建党的方针,研究了公开工厂、学校、农村等党的基层组织的方法、步骤。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且形势、环境险恶多变,党组织为了保存、发展自己,一直处在隐蔽或半隐蔽的状态。在革命胜利即将到来的前夕公开党的基层组织,使其公开地、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非常必要。因此,莱芜县各级党组织按照上级部署,逐步开展了公开党组织的工作。

    起初,一些基层组织对公开党组织存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思想顾虑。内部整顿的不太好的基层党组织,怕公开后群众会看不起;在团结上有问题的党支部,担心公开后群众提意见;部分落后的党员,怕群众知道自己是党员后就得在各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等等。针对这些情况,莱芜各级党组织对党员、干部进行了形势、党性观念和政策教育。一是进行形势教育。向党员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强大起来了,党组织要公开地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中国。二是进行党群关系教育。战争年代,各级党组织夜以继日地工作,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支部公开前,群众不很了解党组织所做的工作。支部公开后,群众对党组织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就会更高。三是进行组织观念教育。向广大党员讲明,公开支部是中央的决定,每个组织和党员个人都必须执行。四是向每个支部和党员讲清楚,党组织是在长期的斗争中曲折发展起来的,党员也不可能没有缺点。支部公开后,只要党员肯作自我批评,逐步改正自己的缺点,群众是会谅解的。经过各级党组织的说服教育,绝大多数党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消除了思想顾虑。

    各地公开党支部的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点,所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借党组织开会安排工作的机会,邀请各界代表参加会议,自然地让群众知道;召开公开支部专题会议,请工会、农会、青年团、妇委会等群众团体代表参加;在群众基础好的地方,召开由群众参加的支部大会,直接公布。各地在最初公开支部时,一般做法是先公开支委成员,再公开党员。后来,许多地方将支部成员和党员名单一起公布。截止1949年10月,莱芜县公开村支部821个、村党小组129个、党员12590人。

    由于支部公开后广大共产党员更加努力地为人民工作,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进一步提高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广大群众对党的认识和感情也进一步加深,维护和接受党的领导的自觉性大大提高,进而形成了群众积极工作,主动向党组织靠拢,要求加入党组织的良好局面。

    ?

    加强支部建设

    ?

    健全党的支部,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基础。为加强支部建设,莱芜南调干部出发后,县委以组织部为主建立了整顿支部组,以秘书室为主建立了调查研究室,开始了调查、摸底、整顿支部的准备工作。1949年5月上旬,农村支部的调查、分析工作全部完成。全县1002个村庄,建立党支部的村760个,建立党小组的村129个,无党员的村77个。在760个农村支部中,组织健全,能掌握党的政策,按时完成各项任务的260个;组织基本健全,在区干的帮助下,能按时完成任务的330个;组织不健全,推一推动一动,甚至完不成任务的170个。根据农村支部的状况,县委提出了“整顿、巩固、提高”的方针。决定有3名以上党员的党小组建立党支部,无正式党员的,建立临时支部;不够3名党员的村,加入邻近村的支部;50人以上的村,成立党总支,总支以下成立分支部,分支部享有支部的权利。同时明确规定了支部的主要任务与权利:(一)支部是党的领导机关,是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农村中的堡垒。(二)支部是政权、武装、各群众团体的领导核心。工作的好坏,由支部负责,支部对这些组织的领导,通过这些组织里面负责的党员来实现。(三)执行党的决议,要先由支部研究,作出结论,然后分别执行,但到会之委员都要充分地发表意见。(四)吸收党员,征收党费,掌握每个党员的历史和政治面貌、优点和缺点。(五)注意群众情绪和要求,并及时向上级反映,虚心听取上下级的意见,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六)党员犯了错误,应当处分。但支部只有提出意见权,没有决定权。支部处分党员,必须经上级党委批准。处分一般党员,由分区委批准,报县委备案;处分支部委员,由县委批准。

    6月,县、区机关干部学习整顿结束后,各分区委根据县委“整顿、巩固、提高”的方针,集中力量,进行了农村支部的整顿。这次整顿,着重针对落后支部,特别加强了支部的任务与权利的学习宣传及点线村、空白村的发展党员和建立支部工作。截止10月,全县基本消灭了支部空白村。与此同时,县、区两级党委也重新建立了机关党支部,共建机关支部18个。

    ?

    庆祝新中国成立

    ?

    1949年9月,全国大陆,除西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外,绝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建立新中国的条件已经成熟。早在1948年底,中国共产党就积极筹备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经过与各民主党派充分协商和积极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举行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经过充分的讨论协商,一致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其它重大法规和事项,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已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的劳苦大众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获得了真正的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莱芜各级党组织带领全县军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同全国人民一起,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0月1日,中共莱芜县委、莱芜县人民政府在口镇(县委、县府驻地)召开了群众大会,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县、区驻地普遍张贴标语,悬灯结彩。各界人士、各区委分别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庆祝活动。这时,莱芜各级党组织的整顿、巩固、提高工作基本完成。县、区、村三级党组织,以崭新的姿态、旺盛的斗志,带领全县人民,迈入了历史发展的新时期。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共莱芜历史网
    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电话:0634-6222597 电子邮箱:dangshi600@sina.com
    办公地址:莱芜市文化北路001号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05021671号-3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