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首页
  • 机构简介
  • 工作动态
  • 党史研究
  • 党史著作
  • 党史人物
  • 党史大事记
  • 党史遗址
  • 党史期刊
  • 党史影像
  •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党史研究


    郑王庄与两个“善变”的将军
    发布日期:2016-10-14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 刘志东 字号:[ ] ?

      民国史上,有两个以“ 善变”而闻名的将军,一个是石友三,一个是吴化文。两人虽不同时同地共事,也没有相互密谋约定,却有着相同的人生轨迹,都出自西北军,都是冯玉祥的“身边人”,石友三当过冯玉祥的马夫,吴化文当过冯玉祥的勤务兵,都受到冯玉祥的提携,后又都弃冯投蒋、投蒋反蒋、抗日投日、联共反共。但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莱芜县郑王庄村两人有了人生交集,石友三住在郑王庄的时间是1938 年下半年,吴化文是1944 年左右。在郑王庄,石友三联共抗日,对抗日工作有历史贡献,释放了正能量;而吴化文投日反共,是以汉奸的形象出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声名狼藉。两人最后有不同的历史结局,一个是悲剧结束,一个是喜剧收场:石友三被部下高树勋活埋,吴化文在解放战争时期弃暗投明,回到人民的怀抱。不管怎么说,在历史的复杂变动中,在民族危亡之际,两人附逆,背叛民族,永远被人民所唾弃。???

      一、石友三

    1937 年7 月,石友三部编入宋哲元麾下任一八一师师长,同年底,升任六十九军军长。1938 年3 月,国民党军取得台儿庄大捷后,组织徐州会战;4 月,石友三的六十九军奉命从河北省调至第五战区,参加徐州会战;4 月25 日,石部被第五战区作为挺进军,在沭河和沂河之间陇海路沿线地区集结,向郯城、临沂方向挺进,掩护主力兵团的右侧,阻敌之增援,并切断其后方交通。徐州会战形势不利国民党军突围时,5 月16 日,石部被命令留在费县一带的鲁南山区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但石友三没有按命令留在鲁南山区,而是从郯城县西和峄城县东的中间,选择距日军据点较远的道路作为行军路线进入沂蒙山区,经过五六天的行军,经费县,抵达蒙阴、新泰、莱芜一带,建立基地,躲得日军远远的。这是石友三总部进驻郑王庄村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带领省政府机关进驻鲁村(时属蒙阴县),虽然石友三和沈鸿烈之间有矛盾,但毕竟都在国民党统治下,仍属敌人内部矛盾,而郑王庄和鲁村之间的距离不远,以便军地之间协调关系,互通有无。1938 年10 月,石友三派其六十九军的教导队进驻鲁村。原因之三:郑王庄是个大村,人多粮丰,有很多榨油、酿酒、纺织等手工业作坊以及集市,自给自足的能力强,较为富庶。它比较偏僻,东边不远就是山区,若有敌情,随时可向山区转移,这一点上强于同样是大村的颜庄。颜庄处于莱新线上,是莱芜的重镇,有形形色色的人来来往往,尤其是在战时,安全性不强。

    石友三总部设在村民郑春铸家里,这是一座非常严实的四合院,当街而建。从外观上看,青石起基,基石上有六层黑砖,如裙状,土坯墙面,小灰瓦盖顶,筒瓦起脊,大门的脊梢上有走兽分布,整座建筑结构层次分明,墙色富有变化,显得美观大方。住宅曾为郑家酿造并经营的酒店,生意一度兴隆。郑家为殷实人家,其父郑锡龄为清末秀才,民国以后被选为四区(颜庄区)议会会长。由于民国初期,土匪横行猖獗,打家劫舍,民不聊生,酒店已无法经营,被迫停业,从此家道中落。石友三的随从看中了这座房子,在当地政府的动员下,加上郑家有良好的家风,郑家便拱手相让,又做通了周围邻舍的工作,邻舍的房子也腾出来,算是大家为抗日出力。这样,石友三总部就搬进郑家,在1938 年下半年,石友三在这里起居、办公,做了许多有益于抗战的事。因时值夏季,石友三及总部人员有时在大门底下讨论有关抗战的事宜,至今大门内墙壁上留有“名词解释”、“研究室”及画有“飞机”、“炸弹”的图样。据郑王庄的一些老人回忆,石友三五短身材,精明干练,石部驻扎境内时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与村民融洽相处。这与石友三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他奉蒋介石的命令,孤悬敌后,处境险恶,深知蒋的用意,不得不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总起来看,石友三部进入新泰、莱芜一带,将其司令部进驻郑王庄后,在中共苏鲁豫皖省委及各级党组织和八路军的帮助下主要做了以下有益工作:

    (一)???? 抗日统一战线工作。

    一是召开军政会议。7 月中旬,中共苏鲁豫皖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对石友三继续采取争取方针的指示》,通过张友渔的建议,由石友三在新泰龙廷主持召开山东省军政人员会议,参加会议的主要有中共方面代表: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书记郭洪涛、四支队司令员廖容标等,国民党方面的主要代表:除石友三的十军团外,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及部分专员、县长,第五纵队司令秦启荣等。议定的主要协议:成立联合参谋部以协调各方的抗日行动;建立民运指挥部;各方必须团结抗日,不得互相摩擦、互相瓦解,不得向友军扩展地盘等。石友三在郑王庄收到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信,在信中毛泽东赞扬了石友三留在敌后的抗战行为,表达了中共同其合作抗日的真诚愿望。9 月7 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就与石友三共同建立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问题致电郭洪涛,根据十大纲领及敌后战区工作的基本原则与山东的实际情况,视及石友三、高树勋等采纳中共意见的态度和决心,协助与支持石友三建立根据地。二是开展兵运工作。在石总部驻郑王庄期间,中共在石部积极地开展兵运工作,除早已派去的袁也烈、张友渔、匡亚明等外,又派进一批中共干部,而且张友渔、匡亚明分别担任第十军团政治部的正、副部长。政治部能单独发布一些公文,发行一些共产党的杂志书报及一些宣传的小册子,譬如,《反对个人英雄主义》、《和封建思想进行坚决斗争》,以加强石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同时,在营、连等基层单位派去指导员。指导员积极开展工作,给官兵上课,举办文化活动,活跃部队的文化生活。当时有壁报比赛、演讲比赛、国际形势讲解、爱民故事宣讲等。如任鸿让(后任浙江省委书记)就在一个营里任指导员,该营驻扎在黄庄、寨子一带,警戒新泰的日军。任鸿让关心士兵的困难和疾苦,疏解他们的情绪,和官兵建立起极好的人际关系,部队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官长打骂士兵的少了,军民间的纠纷没有了,且军民之间增加了融洽的气氛。同时,境内的一些知名的民主人士也积极参与兵运工作,如田佩之以教授的身份任第十军团高级顾问;杨荆石以鲁南抗敌工作团的名义在第十军团做统战工作,在张友渔的领导下,协助教导总队编写教材。回乡的历史学家王毓铨在驻颜庄的六十九军教导队和在郑王庄东山区办干部训练班,讲授社会发展史。石友三去颜庄听过两三次,王毓铨在政治部出版的期刊上曾发表过关于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必胜性的文章。三是建立地方政权。龙廷会议期间,八路军代表廖容标和石友三还达成如下协议:八路军供给石部粮食,石友三支持四支队在鲁中活动的协议。以第十军团政治部的名义任命张克威(中共党员)、梁竹航(民主人士,后来加入共产党)分别被任命为新泰县长和莱芜县长。梁竹航就任莱芜县长后,中共党组织以石友三第十军团政治部的名义开办民运训练班,训练了一大批爱国青年为各县的民运指导员。境内的苏克强曾在莱芜县政府成立的“莱芜保安大队”任指导员,并在县政府举办的抗日青年训练班里任政治部主任。四是成立鲁南抗敌民众总动员委员会。1938 年8 月,在鲁南抗敌工作团的基础上,发起成立了鲁南抗敌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由高树勋任主任委员,田佩之任秘书。委员会下设组织部、武装部、宣传部、后勤部4 个部,部长张友渔、田佩之、王毓铨等3 人经常住在动委会主持工作。随之,县、区、乡各级成立动委会,先后成立了莱芜四区(颜庄)、蒙阴七区(黄庄)动委会。动委会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发动群众,团结抗战,宣传国共合作,抵制国民党顽固派压制群众、限共反共、制造摩擦的反动政策。抗战的宣传发动工作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二)???? 抑制顽固势力,为中共抗日力量的发展拓展了空间、争取了时间。

    1938 年1 月,日军第一次侵入莱芜。这时日军采取战略攻势之态,企图打通津浦线,无暇巩固一些占领区域,不久就从莱芜撤离。自此,山东各地的武装起义风起云涌,继徂徕山起义之后,于3 月份在境内发动了黄庄武装起义。同时,各级党组织纷纷建立。但是,中共抗日力量还很弱小,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排挤。整个上半年,莱芜的中共抗日武装和党组织始终和顽固势力作斗争,阻碍了抗日活动的深入发展。莱芜的主要顽固势力是秦启荣,秦启荣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在山东的头目,韩复榘不战而逃后,在惠民打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第五纵队”的番号,他为司令,沈鸿烈又委任他为12 区专员兼保安司令,成为反共的急先锋,活动非常猖獗,不断地制造摩擦,对中共及其周围的抗日力量进行刁难、排挤、打压。1938年1 月,任命谭元村为县长;3 月排挤八路军四支队驻莱城办事处,伏击扣押黄庄起义人员刘子升、桑洪文等;6 月在莱城举办青年训练班,培养反共骨干,大量发展三青团,向学员灌输反共思想。这一时期扬言要消灭硬拳道(红枪会),亓象德多次向八路军驻莱办事处求援,可是八路军四支队去鲁南执行任务不能回援,八路军驻莱办事处只好求助石友三。石友三了解了秦部在莱的所作所为后,也深感不满,就派米文和旅的1 个营前去驱逐秦部,占据了莱芜鲁西一带,并开进了莱芜城。秦启荣自知与石部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如惊弓之鸟,灰溜溜地率部流窜到新泰县的羊流镇,使之在莱芜妄图压制、消灭中共抗日力量发展的企图瓦解。从此,莱芜的抗战工作风生水起。而石部于年底开拔以后,秦启荣率部又入石部曾驻军的地区,其第三梯队于惠民部300 人驻郑王庄,第二十五梯队李国林部500 余人驻颜庄,第二十一梯队田正中部300 余人驻辛庄。秦启荣在莱芜这些区域的反共行径变本加厉,算是对石友三的报复,并于1939 年9 月在博山的太河镇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太河惨案”。至此,秦启荣反共摩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中可以看出,石友三进驻郑王庄之后在抑制顽固势力上做出了一定贡献,秦部的反共行为才有所收敛。石友三部开进莱芜后也为中共抗日力量的发展赢得了时间。由于中共各级党组织和八路军四支队积极开展统战工作,抗日形势急转直下,出现了有利于中共抗日力量的局面。石友三部驻扎在莱芜,延迟了日军第二次侵占莱芜的时间。其军团司令部进驻郑王庄期间,日军因兵力有限,也鉴于石部的强大,不敢贸然进犯莱芜,使莱芜近1 年的时间没有日军的活动。而毗邻的新泰县,则有日军的活动,双方在莱新边界区域形成对峙。日军的活动在石部的严密监视之下,石部对敌动态了如指掌,但从不依靠优势兵力主动出击,清除当面之敌,只图保存实力,也怕因此遭敌报复。除了在7 月份六十九军一八一师的1 个营在新泰谷里打了日军一个伏击战外,几乎没有较大规模的冲突。有时日军也向石部炮击,但效果不大,极少造成伤亡。11月份石部奉国民党统帅部命令,向西越过津浦路折北进入河北。随之日军于12 月10 日上午侵占颜庄,11 日占领莱芜城。关于日军第二次占领莱芜的情况有些说法需要澄清一下。莱芜境内一些资料的说法是:日军第二次进入莱芜,石友三部不战而逃。这种因果倒置的说法缺乏历史根据,主要是基于石友三这个“善变”历史人物的印象观点。这里面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1938 年10 月,日军相继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立足于人民战争,广泛地开展敌后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给日军以沉重地打击,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日本政界、军界以及国民党开始反思,认为双方的战争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日军高级军事特务、曾任中国派遣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说:“如果推翻了蒋介石政权,从中得利的只有在思想上、组织上都要武装得最好的共产党”(《今井武夫回忆录》)。基于日本政界军界以上的认识,对侵华战略作了调整:逐渐把主要兵力用来对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对国民党实行“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面对中共迅速发展壮大的抗日武装和敌后党组织的建立,蒋介石如坐针毡,开始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以至于到1939 年1 月,在国民党召开的五届五中全会上制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鉴于此,11 月25 日至28 日,蒋介石在湖南衡山召开南岳军事会议,重新调整了战区,增设苏鲁、冀察游击战区,将其非嫡系部队东北军的于学忠部和西北军的鹿仲麟部分别进入苏鲁、冀察游击战区。在山东把石友三部调回河北,将于学忠部调入山东。所以石友三部一撤离莱芜,日军从新泰接踵而至。石友三驻郑王庄期间,抑制顽固势力。中共莱芜的抗战力量石部讨论抗战事宜时留下的图样 在一个较为平和的环境里发展壮大。

    (三)???? 军事行动。

    石友三总部进驻郑王庄这一时期,侵华日军采取的是战略攻势,因忙于武汉会战,无暇东顾,后方兵力空虚薄弱,未采取主动出击,只是对周边县城采取监视警戒的方式。7 月2 日,驻扎在谷里的六十九军一八一师1 个营,在营长高随印的率领下,在西门外伏击日伪军,激战半小时,全歼探路的尖兵队。次日,日伪军前来报复,国军进行抵抗后,胜利突围。此战共毙伤日伪军67 人。8 月,为配合武汉会战,牵制日军的兵力,石友三从郑王庄出发前往聊城与国民党山东省第六行署督察员范筑先及八路军三支队召开军事会议,决定进攻日军占据的济南。石友三电令孟昭进率其“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对济南发起攻击,并由八路军三支队1 个加强营进行配合作战,鲁西北军民对津甫铁路洛口德州段进行大破袭;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一部与第四支队对胶济铁路张店至博山段进行大破袭,阻止日军增援。战斗从12 日持续到15 日,部队一度攻入济南市里,歼灭日、伪军千余人。以“中国民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未对自己的第十军团番号大张旗鼓,可见其狡兔三窟,到处扒窝留后路。同时,石部驻莱期间,为扩展自己的实力,进行了扩军。支持亓象德硬拳道,并授予“人民抗敌独立师”番号;在驻地征兵,境内的葛宪勋、韩瑞祥、苗茵本等一批青年被征入石部,后来葛宪勋、韩瑞祥、苗茵本等人因石部不抗战,转投八路军。

    石友三部虽调往河北,但其驻郑王庄期间的亲共行为早被沈鸿烈、秦启荣之流密告到蒋介石那里。蒋介石本来就对这位朝秦暮楚、出尔反尔的将军存有戒心,易知对其归顺只不过是利用罢了,用异己消灭异己是蒋介石的拿手把戏。1929 年3 月,蒋桂战争爆发时,石友三投蒋,蒋介石让其跨省打唐生智,聪明的石友三知道其中的用意,脚底一滑转而投唐反蒋。这次调回河北自己的老窝,他也明白让他干什么,无非是蒋贯用的伎俩,让他消灭八路军。这期间,邓小平、杨秀峰到石友三部做统战工作,希望其能够像在山东一样在抗日工作中发挥作用,石友三也深知其中的利害,企图在敌后这块是非之地,在中共、日伪和自己之间藏猫腻,以求自保,但随着蒋介石对他的加官进爵,先是升任三十九集团军,又以任察哈尔主席,主政华北为条件,层层加码,利令智昏,使这位一向有投机取巧的奸商本性显露出来。石友三牢牢地咬住了诱饵,走上了反共的道路。1940 年4 月,在冀南的战斗中,遭到八路军毁灭性的打击,最终没能逃过蒋介石设下的圈套,如丧家之犬,妄图投日,最终于1940 年12 月1吴化文石友三日被部下高树勋活埋。其实,这已是他第二次投日了,早在1932 年,石友三就和日本人暗通款曲。这一年,他秘密离开山东,前往天津与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接触,后在其支持下,在河北省东部组织军队。1933 年5 月,中日签订《塘沽协定》,又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出任国民政府冀北保安司令。石友三机关算尽,聪明反被聪明误。捣鬼有术、有效,但有限,到头来落到一个可悲可耻的下场。

      二、吴化文

    吴化文进驻郑王庄的时间是1944 年前后。其进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郑王庄有所了解。

    1938 年5 月,吴化文率部参加徐州会战,为掩护第五战区主力向西突围,曾在河南宁陵县柳河集阻击日军,经过血战,歼敌500 余人。之后,所部改编为国民党军苏鲁战区新编四师,吴化文任师长,名义上归苏鲁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指挥,实为沈鸿烈省政府的保安部队,随国民党山东省沈鸿烈政府主席带领省政府机关进驻鲁村一带,与石友三靠在一起进行敌后游击战。期间,因与石友三同为冯玉祥的身边人和工作关系,到过郑王庄。12 月,石友三离鲁,国民党山东省主席沈鸿烈率其省府机关进驻东里店,吴化文新编第四师进驻沂源,师部驻悦庄(时属沂水县),占据沂鲁山区。曾受到石友三打击的秦启荣又率部回到郑王庄一带,分别驻扎在郑王庄、颜庄、双龙峪、辛庄等地,填补了石友三部走后的防区,从此,他们猬集在一起,指挥山东的大大小小顽固派进行反共摩擦活动。其中较为激烈的一次摩擦斗争发生在1939 年8 月上旬。8月上旬的一天,八路军一部经吴化文防区蒙阴县鲁村(今沂源县)附近开往博山。沈鸿烈命吴化文及省教导团同秦启荣部,佯装不知何支部队进行截击。八路军山纵一、四支队3000 余人借此猛烈还击驻郑王庄、双龙峪、高家庄一带的吴化文部和秦启荣部。在境内北起裂劈山,南到棋山顶,十几里战线一起出击,在郑王庄一带歼秦启荣部一个营,在蒙阴龙廷歼吴化文部300 余人,又相继进行了黄庄、大张庄、草埠等战斗,吴化文部退至鲁村、王家石沟一带,沈鸿烈向于学忠求援,遭到拒绝,10 日鲁村被八路军占领。鲁村是沈鸿烈的根据地,驻防在附近的五十一军按兵不动,坐看沈鸿烈的部队被击溃,于是外界于、沈交恶的传言,也随之而起。沈鸿烈又气又恨,电告蒋介石,说于学忠有通共嫌疑,控告八路军进攻其抗日根据地。蒋介石遂命其发言人向中共驻重庆代表提出抗议,谴责山东八路军破坏抗日。至1943 年1 月这一时期,吴化文还算是一名抗战将领。

    二是逼上郑王庄。

    1943 年1 月18 日,国民党军苏鲁战区新编四师吴化文附逆,率部投降日军,20 日被编为“和平建国军”山东方面军。吴化文任总司令,宁春霖任副总司令,郭受天任参谋长, 于怀安任第一军军长。7 月,改称“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7 月初,于学忠部奉蒋介石的命令离鲁西去。从而为盘踞在于学忠部防区周围的伪军吴化文等部和顽固派秦启荣部腾出了一定的势力范围,这几股反动势力垂涎三尺,这一区域成他们觊觎和争夺的焦点。7 月份,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集中鲁中、滨海军区及胶东军区一部发起第一次讨吴战役,经2个月作战,沉重打击了吴化文部,将其从鲁东南赶到鲁中地区。在这次讨吴战役中,八路军一支队攻打驻郑王庄吴化文部,棋山区组织1000余民工支援。八路军用拉雷炸石部讨论抗战事宜时留下的图样 开圩墙,攻入据点,缴获枪支、弹药、物资若干。12 月4 日,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又命令鲁中军区主力发起第二次讨吴战役,经4个昼夜的战斗,收复了鲁山以南大张庄、东里店、岱固等20 处据点。吴化文虽遭两次沉重打击,其兵力仍有1 万余人,盘踞在胶济、津浦两条铁路线之间的淄博、泰(安)莱(芜)一带地区,包围着泰山区,威胁着沂蒙山区根据地。为此,1944 年1 月,罗荣桓派参谋处长李作鹏前去与鲁中军区领导王建安、罗舜初制定作战方案,准备发动第三次讨吴战役。吴化文见势不妙,于3 月份率总部进驻郑王庄,于怀安、杨友柏部驻辛庄、宝台、三山一带。3 月25 日,战役正式发起,打破了吴部的防御体系,将其压迫至以鲁村、悦庄为中心的狭区域。在郑王庄据点的吴化文如坐针毡,频频发报哀求日军支援。为挽救吴部,日军每日派出飞机轰炸助战,并出动第五十四旅团、独立混成第五旅团各1个大队,于29日分别从莱芜和临朐方向进行支援。鲁中军区根据战场变化,机动灵活地调整战术,避敌锋芒,除留一部分部队与日军周旋外,将主力转移于机动位置,致使来援日军寻主力决战的企图落空,只好于4月8日撤回。罗荣桓抓住日军回防,吴部调整防务尚未就绪之际,命令鲁中军区对吴化文部再次进行攻击。4 月15 日,围攻驻悦庄附近吴部第四十九师一部,全歼其1 个团和4 个连,并招降了吴部独立第四旅的600 余人。这时,坐在郑王庄据点的吴化文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得不亲率驻扎在郑王庄一带的4个团东援。鲁中军区一部乘其后方空虚的良机,于18 日夜间集中兵力奔袭郑王庄一带,直捣郑王庄的吴化文的伪军司令部和一七一团;19 日夜,攻克吴的总部以及周边的黄庄、铁车、寄母山等据点10 余处。这次战役,共消灭敌伪有生力量7000 余人,山东战略要地鲁中山区的大部被八路军控制,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鲁中讨吴战役的胜利》的社论,对这次战役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是郑王庄有完好的据点。

    1942 年6 月,日伪军在郑王庄北岭安设据点,占地1.73 公顷,围墙高6 米、宽3 米、炮楼4 座,四周有壕沟,深3 米、宽5 米,沟外设有铁蒺藜、木寨。据点驻扎日军1 个小队30 人,队长加滕。武器有小炮1 门、重机枪1 挺、掷弹筒1 个、步枪20 支和短枪1 支;伪区队1个小队25 人、步枪22 支。郑王庄据点安设后,沿南北交通线,北至辛庄,南至黄庄15 公里范围内,在北田庄北岭、北田庄东岭、黑牛山、东小王庄、玥庄东岭、三岔河南岭、凤凰峪南岭分设炮楼7 座,各驻伪县大队1个班、步枪10 支。1944 年3 月,驻郑王庄据点的日伪军撤离后,吴化文率部2000 余人接防该据点和沿交通线7 座炮楼。并将其总部设在郑王庄据点。为了其安全保障,第三次讨吴战役后,又在郑王庄增设西圩子据点,占地2 公顷,围墙高6 米、宽3 米,4 座炮楼,四周设暗堡4 座,中间修3 层炮楼1 座。总部、军部驻据点内,大部分士兵驻民宅。1944 年底,吴总部离开郑王庄,移驻莱芜城。1945 年6 月9 日,吴化文部撤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共莱芜历史网
    中共莱芜市委党史研究室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电话:0634-6222597 电子邮箱:dangshi600@sina.com
    办公地址:莱芜市文化北路001号
    备案证编号:鲁ICP备05021671号-3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